
請“好好扔垃圾”——跟訪環衛工人感受垃圾分類之困
垃圾不進筐,丟棄不分類……這些在一些人看來司空見慣之舉,背后折射的卻是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困境。9日一大早,筆者跟隨福州市的環衛工人一起撿拾垃圾,零距離體驗清潔城市的艱辛,感受推進垃圾分類的緊迫與困頓。
53歲的林梓敬是福州市鼓樓區華大街道的一名環衛工人,見到他時,林梓敬剛完成一輪“掃街”。每天凌晨4點,許多人還在夢鄉,林梓敬已開始了工作。當上班的人們走出家門,街道上已潔凈一新。這時,林梓敬才能吃上早飯。
聊到垃圾分類問題,林梓敬臉上的神情頓時變得凝重。他無奈地說:“能把垃圾扔進筐就不錯了,更別說分類。”他負責從華林路到華屏路近六百米路段的垃圾清理,這段路走路不過幾分鐘,但老林半天就能撿起五六百個煙頭。
在林梓敬看來,垃圾分類首先得垃圾進筐。筆者在現場觀察到,馬路和人行道上的垃圾并不多,但在一些綠化帶里,各種垃圾“應有盡有”,環衛工人難以清掃,有時只能鉆進綠化帶里去撿,甚至用手去摳。
筆者采訪中看到,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,隨手將垃圾扔進路旁的樹叢,揚長而去,而垃圾箱就在離他不到10米的路邊。
對此類現象,林梓敬早已見怪不怪。他也曾嘗試過勸阻:“多數人也會表示道歉,但態度不好的也不少,有的人甚至說不扔你怎么掙錢?!”
普遍實行垃圾分類,是今年重點推進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。但從跟訪情況來看,“垃圾分類”意識還未深入人心,許多人對如何分類也是“一知半解”。
在福州市,路邊的垃圾箱有四個部分:可回收垃圾桶,不可回收垃圾桶,煙蒂收集處與廢電池收集處。垃圾箱的外部清晰地用圖文標注著:可回收物包括玻璃、牛奶瓶、金屬、塑料、可樂罐等;不可回收包括煙蒂、一次性餐具、果皮等
筆者從現場打開的多個垃圾箱發現,可回收垃圾桶與不可回收垃圾桶里面的東西并無二致。煙蒂與廢電池收集處則幾乎被人無視,煙蒂收集箱外的地面上散落著不少煙蒂,里面卻是空的,廢電池收集處也是空的。
中午11時左右,一輛垃圾清運車開到華屏路上。十多個綠色的大垃圾桶被環衛工人推了過來,這些垃圾桶有的來自路邊,有的來自小區內部,個個都被塞得滿滿當當。林梓敬說,一個垃圾桶平均重量大約在120斤,這些垃圾基本都是混合放的,根本談不上分類。
據美城環境集團項目經理周菁介紹,福州市一天產生的垃圾量在一千噸左右,這些垃圾的處理,仍以填埋和焚燒為主。
對于其中的資源廢棄,周菁甚感可惜:“就像本來價值10塊錢的東西,最后還要花10塊錢處理,社會資源浪費就是20塊錢。”她說。
而在路橋集團福州分公司華大街道片區經理黃曉燕看來,養成垃圾分類意識需要長久的努力,從每一個人做起。“要從娃娃抓起,但家長們首先要以身作則。”她說。
黃曉燕說,有一次她試圖教育一名亂丟垃圾的孩子,卻被家長翻白眼。但讓她欣喜的是,現在越來越多孩子開始擁有垃圾回收的意識。
正在說話間,這輛垃圾清運車開走了,林梓敬也結束了半天的工作。他說,現在國家十分重視垃圾分類,希望“好好扔垃圾”這個要求能夠盡快落實到位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南京“科技達人”開公司創業 研發智能垃圾箱接到大訂
- 美醫療垃圾桶驚現碎尸
- 推行效果不如意 單桶垃圾桶分類卡在了哪兒?
- 10個大型垃圾箱 小區門口排排站
- 清潔工垃圾桶內發現疑似人骨 警方帶走嫌犯
- 洛帶古鎮菱角堰社區配套設施交貨安裝圓滿結束
- 織金縣三甲街道560個垃圾桶助力創衛工作
- 萬德福“17周年廠慶感恩優惠回饋”活動拉開序幕!
- 餐廚垃圾倒進路邊垃圾桶餐館老板娘的舉動“吃”到了罰
- 澳門的街道是如此的干凈